2021-10-12近期,有消费者投诉反映银行卡被盗刷的问题。作为现金存取、资金交易的重要金融工具,银行卡被广泛使用。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,网络支付频率日益增加,一些不法分子通过伪造银行卡、盗取持卡人交易身份信息等不法手段实施盗刷,不仅侵害消费者的信息安全权和财产安全权,也影响银行卡支付市场的安全稳定发展。为保护消费者权益,维护金融市场稳定,特此提醒持卡人妥善保管银行卡和个...
2021-08-10近期,犯罪分子通过伪基站冒充银行发送虚假短信诈骗钱财的案件多发,为提升金融消费者防范意识,保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,特提醒广大消费者注意以下事项: 一、不轻信短信号码犯罪分子可能利用伪基站、改号软件等技术将虚假短信号码伪装成金融机构的服务热线,以骗取受害者信任。因此,单凭显示号码不能判断短信真伪,仍需认真阅读鉴别短信内容。 二、不点击可疑链接...
2021-07-23暑期来临,为增强学生及家长的防范意识,提高防骗识骗能力,特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警惕兼职刷单、高考招生、助学金、校园贷和网购退款五类多发性电信网络诈骗,切实维护自身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。 一、兼职刷单诈骗。刷单是网店卖家付钱请人假扮顾客,用以假乱真的购物行为,提高网店销量、信用度及好评,从而吸引更多顾客的行为。兼职刷单诈骗中,诈骗分子冒充客服人员向被诈骗...
2021-06-09近期,有不法分子以投资养老、以房养老等名义进行虚假宣传,实质是非法吸收社会资金,扰乱金融秩序,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。特提醒广大消费者提高风险防范意识,远离非法金融活动,保护自身权益。 手法之一:以投资养老为名诈骗养老钱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投资养老名义,承诺高利率回报且提供预留养老床位、预定养老房间等服务,向老年消费者非法筹集资金。 ...
2021-05-17近期,一些机构和企业打着“养老服务”“健康养老”等名义,以“高利息、高回报”为诱饵实施非法集资活动吸收老年人资金,给老年人造成严重财产损失和精神伤害,存在重大风险隐患。 一、养老领域的非法集资表现形式1.以提供“养老服务”为名非法集资。一些机构明显超过床...
2021-05-17近来,一些机构以提供“解债服务”为名,通过收取咨询费、服务费、保证金等方式吸收资金,存在非法集资、金融诈骗等风险隐患,严重损害债权人、债务人财产权益。现将有关风险警示如下: 一、打着“债事咨询”“化解债务”旗号。所谓债事服务机构宣称在债权人、债务人之间搭建服务平台,承诺收取咨询...
2021-04-23近年来,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,各类互联网平台及理财投资产品层出不穷,一些机构邀请明星代言推广或站台,存在过度宣传、承诺高额回报、误导性宣传等问题,严重损害了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。为此,特提醒金融消费者要理性看待明星代言,做到“三看一防止”,切实防范金融陷阱。 一、认清明星代言金融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金融产品信息不对称性高、专业性强...
2021-03-17近日,一些不法分子通过群发短信,假冒多家银行名义发送服务信息,声称客户手机银行、银行卡、身份证等过期或失效,诱导客户点击短信中网站链接访问虚假手机银行系统,客户一旦受骗提供银行卡号或手机号、账户密码、短信验证码等信息,不法分子将迅速冒用客户身份进行转账,盗取银行卡内资金,使客户资金遭受损失。特此提醒消费者注意保护个人账户信息安全,从官方渠道办理手机银行或网上...
2021-03-11当前,社会上一些企业、公司平台及个人打着养老服务名义以高额回报为诱饵,利用多种手段,吸引广大群众进行投资。事实上,部分平台或个人不具备资质、无正当实体、收益与其承诺的回报不匹配、资金安全无保障,其运作模式违背价值规律,资金运转和高额返利难以长期维系,一旦资金链断裂,参与者将面临严重损失。在此,特作出以下提示。 一、遇下列情形务必警惕(一)以提供&l...
2021-01-05一些网络平台为获取海量客户,通过各类网络消费场景,过度营销贷款或类信用卡透支等金融产品,诱导过度消费。特此提醒广大消费者:要树立理性消费观,合理使用借贷产品,选择正规机构、正规渠道获取金融服务,警惕过度借贷营销背后隐藏的风险或陷阱。 一是信息披露不当,存在销售误导风险。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,片面强调日息低、有免息期、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。然而,所...